政府、社會、學校、家庭必須同時發力教育改革重在觀念改革
發布時間:2022-01-18 08:51:54 | 來源:【《中國教育報》 2022年1月11日】
本文轉自《中國教育報》,轉發僅為學習交流,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。
《中國教育報》1月11日刊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彭斌柏的文章說,教育要發展,根本靠改革。
文章說,“一考定終身”的教育實踐,迫使教育也追求速成,甚至偏離了正確的發展軌道,從而背離了教育初心。如何平衡教育的長期效益和短期收獲,需要一種科學、理性的教育觀念來指導。
教育的改革和發展,既涉及公共服務的主要提供者---政府,也涉及教育產品的使用者---社會,既涉及教育的生產者---學校,也涉及教育的接受者---學生。教育觀念的改變,需要四者同時進行,單一主體觀念的改變難以對教育改革產生系統的影響,這也是教育改革復雜之處。改革教育觀念,政府、社會、學校、家庭必須同時發力,缺一不可。
文章認為,一個負責任的現代政府要像抓就業、抓社會保障、抓醫療衛生、抓住房保障一樣來抓教育。要樹立正確、多元的成才觀。要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柔性的標準來看待各種各樣的人才:人無全才、人人有才、揚長避短、人人成才,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人才輩岀的社會基礎。要樹立正確、科學的擇人觀。選擇一個人,首先應該看他的專業、能力是否適合崗位需要,而不是只追求學歷的高層次。
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,不僅僅體現在辦學過程和教學過程,而應當把它提升到以人為本的高度來認識。學校不是標準化生產的人才加工廠,而是面對一個個千人千面的活的靈魂,不能按照一個模子來塑造。“有教無類”是教育者應有的良知,“因材施教”則是教育者應具備的智慧和能力。